Skype線上課程 論語第六章入道之門
君子之道(二)

【原文】
子曰:『君子喻於義,小人喻於利 。』

【譯文】
孔子說:『君子懂得什麼是義,小人懂得什麼利。』

1:喻:明白、清楚曉得、懂得。

2:義:道義

3:小人:不在乎善與惡,只要有利可圖,就趨而往焉。

4:利:指名譽、富貴、私利、慾望之類。

1.知行合一

意思是說,「君子通曉仁義,小人只懂得利益。」
君子只在乎義理的追求,做任何事情都只問是否合於義,所以對道義了然於心。
人人都知道義理的重要,但是如果平時不把君子、小人分清楚,立志學君子,則一生只在利字上鑽研,最後難免歸於小人之流。
中國文化講究「知行合一」知了就要牢記於心,身體力行,不能行和不知是一樣的,真正知道就能實行。
「義」字是字面上的一個意思,要遇事能懂,知道何事該辦、何事不該辦。君子的一舉ㄧ動全在義上,才算是「喻於義」。

「習慣」這種事情是很可怕的,因為人會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,只要是為了私欲或是自己的利益,就會想盡辦法硬說自己是對的,進而攻擊他人

社會上,有時後小人君子很難分,因為這又沒寫在臉上,你也不知道這人倒底是「喻於義,還是喻於利」?或者哪一個成分大一點

但是一個人幹了什麼事,是藏不住的,會有某些在外的名聲,不會沒理由,例如頂新提煉地溝黑心油的魏應充,
我們說了什麼,未必表示我們就是這種人,但是我們做了什麼,卻是赤裸裸向世人昭示我是「哪一種人」


2.自省

只要是一個人欠缺「自省」的功夫,就難免成為小人,因為他看的永遠是自己的利益,而不是自己的缺失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在中國的歷史上,許多仁義之士輕利重義,為了堅守心中的正義與良知,寧願捨棄眼前的實際利益。也有許多無恥小人見利忘義,為了現實利益不惜出賣自己的道德與良心。

例如在古典小說《三國演義》中,關羽重義輕利,雖然身陷曹營,又受曹操厚恩,卻始終不忘初心。任憑曹操三日一小宴,五日一大宴,送袍贈馬再加上黃金美女,關羽之心終不為財色所動,仍然堅持:「若知皇叔下落,雖蹈水火,必往從之。」 關公因為守義成為人中楷模,在歷史上傳為美談。同時代的呂布雖然勇猛無比,武藝也在關羽之上,卻因為見異思遷,三易其主,其人格終為世人所不齒。張飛每當臨陣對敵,出口就要先罵他為「三姓家奴」。
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葉駿 的頭像
    葉駿

    葉駿的部落格

    葉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